如果要用生不逢时、落陷凶地来形容葡萄品种,那么源自于法国波尔多,却要大老远飘洋过海到南半球才成名发迹的马尔贝克Malbec和卡门内 Carmenere,正好是有着上述处境的一对难兄难弟。
若要论出身,马尔贝克和卡门内这两个品种,都来自法国西南部,也都曾被种植在波尔多地区,且在所谓的波尔多混配中占有一席之地;然而,如今这些品种却鲜少在出生地发声,反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发光发热。马尔贝克成为阿根廷在国际上夸耀酿酒成就的标竿,智利也紧抓着卡门内,作为在葡萄酒世界同中求异的王牌。
阿根廷特有风土
先天缺陷转化优点
曾经一度在法国的三十多个地区广为种植的马尔贝克,可以令人惊异地在具备结果不易,易受春霜、霉腐影响等缺点的同时,仍然在西南部的卡侯Cahors(在当地常被称为钩特Cot)等产区成为调配中的重点,继而让卡侯地区可以生产出健壮浓厚、色泽深浓的酒款。
当马尔贝克于1852年首度登陆阿根廷,一开始虽然也像在波尔多那样,只被用做调配中的小角色,但是当进入上个世纪的90年代,却有愈来愈多阿根廷酿酒者注意到,阿根廷特有,比波尔多更干燥的沙漠气候,不但可以让马尔贝克原有的缺点不再;而阿根廷拥有充足的温暖阳光、更赋予马尔贝克更漫长的生长季节,搭配从数百到数千公尺的高海拔葡萄园位置,这些阿根廷风土条件,让马尔贝克在展现出深浓的酒色、丰富饱满的水果和香料香气之外,还能产生优雅的单宁来维持完整的结构,甚至还能达到卡本内或梅洛在当地都难以企及的成熟度和绝佳表现。
当品种的先天缺陷不再构成威胁,且优点都得到充分发挥之后,马尔贝克在阿根廷反而成为比卡本内苏维浓或梅洛表现更佳,并且更具代表性的首要品种。以 Catena为首的阿根廷重要酒厂的投入,也让质量均有提升的马尔贝克不只在当地市场上备受欢迎,甚至在国际市场上地位也愈发重要。温暖丰厚的口感,加上迷人的黑樱桃、黑李和香料香气,甚至让马尔贝克成为美国市场上继希哈之后的明星红酒品种。
长久以来被误认的品种
智利葡萄酒的明日之星
与马尔贝克境况颇为相同的葡萄品种,乃据称因为能产出深红的酒色而得名的卡门内Carmenere(carmine在法文中译为深红色)。虽然和马尔贝克同样在十九世纪跟着法国移民前往南美,但这品种实际上早在十八世纪就充斥在波尔多的葡萄园,甚至因为不易结果和产量偏低的缺点,在当地逐渐遭到被汰旧换新的命运。
但是命运之神却对卡门内开了个小玩笑,当这个品种在十九世纪被带往南美洲种植时,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手上带的是梅洛品种。直到1990年代,当愈来愈多人发现葡萄园里这些表现得“很不像”梅洛的品种,原来只是和梅洛长相神似,性格却完全不同的卡门内,这才对酒尝起来会“很不像”梅洛的真正理由恍然大悟。
有趣的是,卡门内不只在离家遥远的南美被错认,就连在意大利北部,也有许多原本以为是卡本内弗朗 Caberbet Franc的葡萄园,后来被确认种的其实是卡门内。
幸好,在波尔多让卡门内遭到淘汰的容易落花、产量偏低、不易完全成熟等缺陷,却在换了个地方之后,大逆转成为优点。智利温暖的气候,不但能提供卡门内需要的漫长成熟期,也能让品种达到所需的充份成熟度。
另一方面,卡门内偏好的由黏土、壤土、砂土组成的混合土壤,在智利更是不虞匮乏,卡门内品种本身酸度和单宁偏低,偏向黑樱桃、黑李等甜润水果的平顺圆熟风味,也在当地由卡本内和梅洛主导的风味地图上,开辟出一条无可取代的幽径。
兼具平易近人的样貌,加上容易和各类食物搭配的卡门内,尽管目前在智利葡萄酒中,仍未有足以和马尔贝克在阿根廷酒中比拟的突出地位,但这走过漫长的黑暗才在新大陆发亮发光的品种,仍像是藏有许多未知的潜力,有待饮者去发现。
阿根廷马尔贝克教父
Nicolas Catena以自家的Catena酒厂,将马尔贝克和阿根廷葡萄酒推上国际舞台,甚至还和马尔贝克一样,都是在十九世纪才移民阿根廷的相同背景。
1898年,Nicolas当时年仅十八岁的祖父,从意大利来到阿根廷,并且选择了当时普遍认为“品质最佳、最值得信赖的”马尔贝克,作为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。等到Nicolas父亲主掌酒厂的年代,当时的家族酒厂已经成为每个月销量达五百万公升的调配酒厂。
但是对已经接触到法国顶级波尔多葡萄酒的Nicolas Catena来说,一家专事调配的酒厂,显然并不能满足他的理想。这个陆续在世界的其他产酒区接受新刺激和想法的年轻人,在接下家族事业后所做的第一个决定,就是将酒改以自家的名字装瓶。
随之而来,是Nicolas在1980年代率先意识到,阿根廷葡萄酒未来应该朝向出口市场发展高品质酒款的正确方向。在其他产酒区的所见所闻,让 Catena酒厂在九零年代开始引进包括延长泡皮时间、使用全新法国橡木桶等当时在阿根廷还算少见的崭新技术。
当这些用新的方式制成的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大获成功之后,原本对马尔贝克并不特别有信心的Nicolas,更在1992年选出最好的马尔贝克无性繁殖系,并且将这些马尔贝克种植在不同海拔的葡萄园。
不同海拔的极端溷配
顶级马尔贝克破茧而出
当时酒厂的研究已经发现,阿根廷葡萄酒的表现,受气候和温度影响甚钜,位居不同海拔位置的葡萄园,则会因为所受到日光照射的强度不同,而在风味和口感上也出现各异的表现。
随着阳光的强度愈强,酒中的单宁质地也能愈细致柔顺,而且这样的表现在马尔贝克身上,比卡本内苏维浓还要来得明显;因此,Catena除了在不同海拔的葡萄园分别种植最佳的马尔贝克之外,也开始尝试将这些来自不同位置葡萄园的酒加以溷合。试图将海拔较低葡萄园容易出现的圆熟黑李果酱风味,搭配高海拔葡萄园可能有的青草风味,混合出在质地上更优雅复杂的调配。
于是,当同一年的Altamira葡萄园呈现出更多沉稳的深色水果、水果蛋糕,同时具有极其优雅单宁质地的同时,来自Adrianna葡萄园的酒液,则在带有更多淡雅的柑橘类水果香气之际,还有明显的酸度和更多香料等野性、肉感的风味。以前述两者作为混合主体的最终调配Catena Alta Malbec,则是在初尝即有圆润深厚的巧克力、红色莓果等讨喜可爱的感觉,经过更长时间的洗礼,这款酒更能在绽放出皮革、香料等成熟的风味之际,保有清丽的水果风味和典雅有节度的口感。
就像Nicolas Catena对自己的期许,阿根廷葡萄酒或许永远无法成为另一瓶Lafite,但是在对高品质和优雅细致风味的追求上,早就达成了别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。